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面条面皮生产设备线
辅助设备
春卷机

成都市莒光索拉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荣钦
手机:13808097776 
         13658077715 
电话:028—85758519
传真:028—85758519  
邮箱:xiaoxiaoone@foxmail.com
工厂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蛟龙工业港张家碾350号 
               广东省潮安县官塘镇工业小区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中心    
我国食品机械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3-9-24 阅读:10225次  

      食品机械发展任重道远由于我国人民消费的食品中大多是来自大农业提供的自然食品,每年因缺乏必要的食品加工机械使食品资源不能直接加工、贮藏、保鲜而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十亿元,未能深加工综合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损失更高,因此我国食品机械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如果按2010年食机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3.5%来计算,则产值达580-756亿元,是2000年的2.8-3.5倍。由此可见我国今后十几年食品工业发展为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国内外拥有极大市常2010年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重点分析。食品机械的发展有赖于深化改革。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依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合理调整优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布局;大力加强基础技术、基础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单元操作四基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可靠性研究,提高单机和联线可靠性研究,易损件和关键件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研究;通过引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促进机电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重点开发我国急需的成套设备,增加品种,以高效、高质量的设备来装备食品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扩大出口。从九五开始每年增加食品机械产品100种,到2010年达3100种,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补齐已有生产线所缺的单机或设备;加大研制高生产效率的机械,届时成套设备比现有的最高每小时生产率至少提高1倍,食品机械出口额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2010年出口额达12.7亿美元,占该年食品机械总产值的20%。
  2010年以前我国食品机械发展的重点:粮油加工设备。我国稻谷产量位居世界之首,全国有2/3的居民以米作为主食,大米品质调理技术已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0年前着重攻克精米加工最后几道工序--精碾、抛光、色癣配米及米质调理技术的工艺与设备,尤其是米质调理技术在我国碾米工业中尚处于空白状态,是目前精米加工中亟待解决和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亟待开发大米食味检测计、大米质构调理机、大米风味调理机等三大食品品质改良的工业化设备。小麦制粉现有9种专用粉的设备制作质量有待进一步缩小与国外同类设备的差距,还要继续开发几种适销对路的专用粉生产设备,面粉生产集散控制系统急待开发研究。我国玉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却一直被我国玉米加工业所忽视,九五期间我国玉米加工立足于综合利用的深加工,特别是玉米食品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我国不能落后,急待开发玉米食品及相应的玉米加工技术与设备。油脂制备必须尽快改变大型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专用油脂的开发要跟上专用食品的发展。开发米、面降低杂质和提高得率的技术与设备;开发生产多种专用粉、杂粮精制、配制米、营养米的技术与设备;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作用和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与设备。发展膨化油脂浸出、油脂精练、豆粕低温脱溶、提高油脂质量和增加得率的技术与设备。发展豆制品、分离蛋白、组织蛋白等植物蛋白加工、提取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发展棉籽、菜籽等脱毒处理后提取食用植物蛋白的技术与设备;发展粮油农作物低温快速干燥技术与设备。
  方便食品加工设备。发展各类方便主食的加工成套设备;发展快餐、营养课间餐和午餐等的工业化生产设备;重点发展传统、婴儿和营养保健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设备。
  淀粉与淀粉糖生产设备。我国是玉米、薯类的生产大国,重点发展万吨级大型玉米和大中型薯类淀粉机械;提高现有中小型设备成套系列化、自动化、节能化及整体技术水平。美国玉米利用率达99%,主导产品30多种,人均玉米糖消费量20kg/年。我国今后应重点开发研制用于直接法制果糖和变性淀粉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发展淀粉厂废水废渣等的综合利用设备。
  屠宰与肉加工设备。我国肉类年产量居世界首位,1997年肉类产量59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人年均占有量50.2kg。目前大型畜禽屠宰线都依靠进口。今后重点发展大中型屠宰加工生产线;加快发展冷却肉、速冻肉、低温杀菌及保藏流通等技术设备;加强畜禽屠宰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分离提纯和开发功能性和生理活性物质的技术与设备。
  1996年我国肉类制品总产量100万吨,占肉类总量的2%,人年均不足1kg,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40%-70%,因此我国的肉制品发展空间很大,加工设备是重点发展的食品机械。需要研制开发的产品是:可以剔骨、除筋、乳化的自动绞肉机;可充氮、温控、微机控制的斩拌机;真空连续灌装且有夹持、定量和分扎功能的灌肠充填机;配有盐水回收装备和嫩化功能的盐水注射机、香肠双卡打卡机;滚揉机;微机控制的适用于多种熏制方式的多用途烟熏炉;制型、填装密封、抽真空注入防护气体、包装一次完成的火腿成型机等。
  啤酒、饮料加工设备。发展节能高品质的成套设备;发展1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灌装成套设备;开发鲜啤酒超微过滤和饮料无菌包装的技术与设备。
  水产加工设备。我国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1996年总产量2800万吨,占世界的25%,居首位,年人均拥有量22.6kg,1997年29kg。但是我国水产品加工的商品化率很低,1995年加工总量415万吨,折合原料825万吨,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2%-2000年、2010年水产品加工品年产量目标分别是560-700万吨,900-1200万吨,因此为水产品加工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今后重点发展:鱼类洗净、分割和虾类脱壳分级处理的技术与设备;低值鱼加工鱼糜、水产仿真工程食品的技术与设备;微冻保鲜和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水产品提取高级营养及功能保健食品的工业技术、工艺和加工设备。
  果蔬保鲜与加工设备c这是拥有巨大市场的几种。1995年全国水果总产值4214万吨,1996年4600万吨,1997年54300万吨,占世界总产值的11%-12%;人年均占有量1996年38kg,1997年40.4kg。蔬菜1995年1.88亿t,占世界25%以上,人均占有量150kg/年,1997年达253kg/年。水果出口量1995年50万吨,占总产量1.2%,果汁加工占总产量不足10%,蔬菜加工占总产量10%。目前我国每年果蔬腐烂变质的损失巨大,水果最高达25%,蔬菜达30%。因此果蔬保鲜加工设备仍是今后食品机械的发展重点。发展气调、Co60辐射、速冻、真空干燥及脱水保鲜等技术与设备;开发研制分离与提取果蔬资源中功能成分的技术与装备;加速研制柑橘剥皮机,整番茄去皮机,梨去核机,果蔬高级分级机及水果去皮、挖核、切片连续性生产的大型设备等空白食品机械。
  食品速冻技术与设备。我国速冻食品1995年销售量300万吨,虽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但人均消费仅2kg/年,日本人均16.08kg/年(1996年),美国1994年销售额21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28%。速冻食品在今后几年将位居食品工业首位,速冻食品加工设备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点机种:我国2000年速冻食品目标产量850万吨,至少需要近万台速冻机,大力发展国产速冻机迫在眉睫,要加快开发生产能力高的叉螺旋速冻机和冻结迅速、加工产品质量高的液氮喷淋式速冻机。我国今后速冻蔬菜、速冻中式主食和菜肴、速冻营养保健品、冷冻面团、速冻调味品的大力发展,都迫切需求各类各种不同规格的设备。
  节能型食品机械。加快研制食品工业中杀菌、蒸发、浓缩、干燥等单元操作的节能技术与设备。
  食品机械的高新技术应用。到2010年,我国食品机械主导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的应占80%,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的应占重5%,达到国际当时顶尖水平的应占5%。
  有效的对策是科技进步
  研究区域分布,促进行业整体协调发展:我国幅员广大,地域性差异很大,为了制定符合国情的食品机械发展战略,就要研究影响食品机械品种数量发展的地域性差异。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食机发展区划,这是科学预测全国食机品种、数量的发展趋势,促进行业布局合理和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深化改革,积极组建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积极探索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界限、加强合作的行业管理路子,使高校和研究所凭借技术优势成为企业集团的课题开发、人才培训中心和试验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目的不能仅为了生产,而是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大胆利用外资,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学习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科学管理经验。按食机的分类和发展区划,在大型企业内建立试验中心(或与高校科研所联合),各有侧重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机型开发,政府给予扶持。
  健全行业标准,完善质量管理法规和政策:增加智力投资,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员工技能的培训,重视队伍建设。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提高食机企业的装备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改造,特别是采用高新技术来改造食品机械工业,这是提高产品水平的关键。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成都市莒光索拉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荣钦   手机:13808097776   13658077715    传真:028—85758519   邮箱:xiaoxiaoone@foxmail.com  
工厂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蛟龙工业港张家碾350号     广东省潮安县官塘镇工业小区
备案号:蜀ICP备13020057号-1